姓  名:
杨向红
工作单位:
附属人民医院
职  称:
主任医师
职  务:
附院科(室)主任
办公电话:
0571-85894225
邮  箱:
jyy623@163.com
学科专业:
基础医学
研究方向:
急性肾损伤、重症血液净化
个人简介

主任医生,教授,2020浙江省卫生创新人才 现任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杭州医学院危重病教研室主任,从事临床、带教、科研工作30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各种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如重症感染的控制、多脏器功能的维护、大手术后的围术期处理、呼吸机的临床应用、血流动力学监测及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等,尤其擅长CRRT、血液灌流及人工肝等重症血液净化技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2009年、2011年分别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附属医院及英国Royal Devon and Exeter Hospital做访问学者。现任浙江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数理医学会重症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重症肾脏学组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超声装备技术分会POC超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学会重症医师分会围手术期管理专业学组委员等学术兼职,任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通讯编委,多个SCI杂志的审稿专家,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教师,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全国年会重症肾脏版块的版主,每年在全国重症年会等大型学术会议上做主题发言,主编1部,副主编2部学术专著,主持2项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现主持浙江省重点研发、省部共建项目等5项课题,现有各项财政专项经费160余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执笔或参与多个重症治疗流程和共识的撰写,在全国重症领域有较高的造诣

 

教育背景

·博士:2006 年9 月-2014 年6 月,浙江大学医学院,内科学(肾脏病);
·硕士:2001 年9 月-2004 年6 月,浙江大学医学院,内科学(肾脏病);
·学士:1988 年9 月-1993 年6 月,温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
                   

 

工作经历

2021年2月至今,浙江省人民医院浙东南院区,院长 ·2010 年6 月-至今,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
·2004 年10 月-2010 年10 月,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1998 年11 月-2004 年11 月, 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1993 年7 月-1998 年11 月, 浙江省人民医院, 肾内科,住院医师。
                   

 

成果荣誉

1.2020 年,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抗疫英雄”;
2.2020 年,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颁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3.2020 年,浙江省政府“浙江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4.2020 年,浙江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第一届“浙江省重症医学优秀医师”;
5.2017 年,浙江省人民医院感动浙人医年度人物。
                   

 

学术任职

·浙江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重症肾脏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第四届青年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数理医学会重症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常委; ·浙江省医师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超声装备技术分会POC超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学会重症医师分会围手术期管理专业学组委员中国重症血液净化协作组常委; ·浙江省康复医学会外科快速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际血管联盟(IUA)中国分部专家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营养与代谢分会重症营养学组委员; ·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超声专业委员会重症超声学组组长。 

 

主持项目

1.肾脏病诊治新技术研究: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ICU 内急性肾损伤风险预测、一体化防治Bundle 及规范化持续肾替代治疗,省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 年;
2.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急性肾损伤预测模型和防治Bundle 体系的构建及其意义, 浙江省医药卫生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省部共建重点项目),2018 年;
3.ICU 内急性肾损伤实时电子预警和防治Bundle 体系的构建及其意义,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平台项目,2017 年;
4.白藜芦醇通过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2019 年;
5.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预测模型和防治Bundle 体系的构建及镇痛镇静对脓毒症患者肾功能的作用意义,重症感染镇痛镇静大数据专项研究项目,2019 年。
                   

 

发表论文

1. Yang X, Hu B, Sun R, Chen J. Deregulation of T cell response in sepsis. Front Biosci (Landmark Ed). 2014 Jun 1;19:1370-6. 第一作者 IF 3.523

2. Yang X, Jin Y, Li R, Zhang Z, Sun R, Chen D. Prevalence and impact of acute renal impairment on COVID-19: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Crit Care. 2020 Jun 18;24(1):356. 第一作者 IF 9.097

3. Jin S, Jin Y, Xu B, Hong J, Yang X. Prevalence and Impact of Coagulation Dysfunction in COVID-19 in China: A Meta-Analysis. Thromb Haemost. 2020 Nov;120(11):1524-1535. 通讯作者 IF 5.249

4. Yang XH, Li RR, Sun RH, Liu J, Chen DC. Focus on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associated coagulopathy. Chin Med J 2020;133:2239–2241. doi: 10.1097/CM9.0000000000001019 第一作者 IF 2.628

5. Yang XH, Hu B, Shang Y, Liu J, Zhong M, Shang XL, Wu ZX, Yu Z, Sun RH, Wang HL, Zhao MY, Meng M, Xu QH, Zheng X, Chen DC. Expert consensus on management of analgesia and sedation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hin Med J 2020;133:2186–2188. 第一作者 IF 2.268

6. 杨向红, 孙仁华, 洪军. ICU院内假丝酵母菌血症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23):3826-3829. (第一作者)

7. 杨向红, 孙仁华, 陈敏华,等. 可溶性髓细胞触发受体-1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早期诊断价值.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4, 23(2):200-203 (第一作者)

8. 杨向红, 何方, 吕智全, 等. 老年危重病患者院内获得性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预后的相关因素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0,39 (05): 530-534.(第一作者)

9. 杨向红, 孙仁华, 陈德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急性肾损伤不容忽视 中华医学杂志,2020,100(16):1205-8 (第一作者)

10. 杨向红, 孙仁华, 赵鸣雁,等.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血液净化治疗流程的专家建议 .中华医学杂志,2020,100(16);1217-22.(第一作者)

11. 杨向红, 孙仁华, 陈敏华,等.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sTREM-1的变化及意义[J]. 浙江医学, 2013(5):341-343.(第一作者)

12. 杨向红, 何方, 吕智全,等. ICU老年患者发生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风险的多因素分析 浙江医学,2020(9):921-924.(第一作者)

13. 叶瑞忠, 彭成忠, 孙仁华, 杨向红*。肠内营养混悬液为混合介质的超声造影剂在重症患者鼻肠管定位中的初步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 2019, 99(33):2586-2591。(通讯作者)

14. Yao S, Wu D, Hu X, Chen Y, Fan W, Mou X, Cai Y, Yang X*. Platelet membrane-coated bio-nanoparticles of indocyanine green/elamipretide for NIR diagnosis and antioxidant therapy in acute kidney injury. Acta Biomater. 2024 Jan 1;173:482-494.(通讯作者)

15. Zhong L, Zhang ZY, Ji XW, Wang HL, Xie B, Yang XH*. Relationship between initial 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and ΔRDW and mortality in cardiac arrest patients. ESC Heart Fail. 2024 Feb;11(1):433-443.16.

16. Zhong L, Xie B, Ji XW, Yang XH*.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lbumin corrected anion gap and ICU mortality in acute kidney injury patients requiring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Intern Emerg Med. 2022 Nov;17(8): 2315-2322.(通讯作者)

17.Yao S, Wang Y, Mou X, Yang X, Cai Y. Recent advances of photoresponsive nanomaterial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kidney injury. J Nanobiotechnology. 2024 Nov 5;22(1):676. (共同通讯)

18. Liang T, Liu R, Liu J, Hong J, Gong F, Yang X. miRNA506 Activates Sphk1 Binding with Sirt1 to Inhibit Brain Injury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via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Mol Neurobiol. 2024 Oct 12. (通讯作者)

19.Xiaojuan Hu , Danping Wu , Shijie Yao  Gongning Chen , Ping Li , Yang Chen,Wancheng Gong , Weijiao Fan , Xiaoyi Chen , Xiaozhou Mou, Yu Cai ,Xianghong Yang Platelet membrane-coated bio-nanoparticles of indocyanine green/elamipretide for NIR diagnosis and antioxidant therapy in acute kidney injuryACTA BIOMATERIALIA :173::482-494.(共同通讯)

20. Li Y, Zhang Y, Cheng J, Chen J, Lin Z, Hu B, Li B, Yang X. TOLLIP inhibits the replication of PEDV by autophagic degradation of Nsp9. Int J Biol Macromol. 2025 Apr;304(Pt 1):140631. doi: 10.1016/j.ijbiomac.2025.140631. (通讯作者)

21.Tang S, Qu Y, Jiang H, Cai H, Zhang R, Hong J, Zheng Z, Yang X, Liu J.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facilitates early extubation after cardiac surgery: a single-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 BMC Anesthesiol. 2024 Sep 7;24(1):318. doi: 10.1186/s12871-024-02710-7. (共同通讯)





                  

 

研究生带教情况

2020年被聘为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现有1名在职博士培养中;2020~2023年有5位硕士毕业,1名博士毕业,现还有10名硕士在培(其中中医药大学4名,杭师大1名,杭州医学院3名,浙工大联合培养2名)。

 

最后更新时间:2025-03-30